标识驱动丨数字化生产提效
五年多来,工业互联网标识使用量快速增长,企业应用取得积极成效,众多先行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异构数据互通特性,不断探索适配自身业务的创新应用,标识应用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逐渐渗透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体系,提炼9类应用模式,20种典型应用场景。
家具行业:
5G+工业互联网全链接工厂
近年来,四川亚度家具产品的定制化程度从42%迅速提升至96%,终端消费方式的转变正倒逼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从标准家具库存式销售生产转型到个性化定制服务迫在眉睫。
四川亚度家具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家具制造业行业)二级节点,构建了数字营销、数字制造、数字供应链三大功能服务平台,打通经销商、制造企业、消费者的全链接,打造家具制造业的产业链全新生态模式。
供货商可以在原材料出库时赋码,制造企业在入库和生产过程用码,并且存证了订单、产品以及设备等生产过程,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解码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执行,生产设备,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物流运输,安装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追溯能力。
目前,该服务平台已经服务了5360家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链路产生的在线交易金额累计超过84亿元。经过数据分析,服务的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综合成本下降约15%。同时,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信任度均得到良好的反馈,消费端标识查询以及原材料质检报告引流消费有效率62%,达成二次消费额18.4亿元。
家具数字生产标识执行。本版图片均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提供
机械制造行业:基于主动标识的产业集群大脑
山东省新泰市起重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是全国第二大起重机产业集群,行业高速发展同时,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利于形成统一的起重机智能制造路线和产业链。
新泰市起重机行业链主企业齐利得重工集团通过引入山东青鸟研发的基于标识解析主动标识载体的产业集群大脑,打造“1+X+N”的数字化赋能体系,实现工业场景下的人机料法环标识数据价值化利用。
通过在起重机重要零部件加装主动安全数采网关、工业标识物联网卡等主动标识载体设备,利用起重机产品采集的宏观工业数据,立足工业企业实际需求,建设单点式微观场景应用,为企业打造产品防伪溯源、设备状态监测、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云图、产业运行监测等应用能力帮助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建设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监测、处理等数据加工能力。
项目落地后,齐利得重工整体实现产量提升8%、售后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实现起重机产品全面数字化可视管理,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50%,也让新泰市起重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当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贯通发展。
基于标识解析的产业大脑为产业集群注入数据智能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从单个生产环节的优化到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升级,促进产业链条的紧密协同和市场响应能力的提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将分散的企业数据形成一个串珠成链、双链协同的强大产业网络。
齐利得重工工厂现场。
光伏行业:基于标识解析+区块链的分布式光伏绿证交易服务
随着我国分布式光伏能源行业能源设备的大规模上线,对终端及相关主体的身份认证成为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现有能源业务平台多为企业自身建立,标准参差不齐,平台缺乏公信力,难以保证数据及交易质量。
苏州协同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了基于标识解析+区块链的分布式光伏绿证交易服务平台。
通过对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通光伏行业设备资产可信采集传输链条,创建异构光伏设备的统一数据模板,应用工信部备案的数字身份体系,解决分布式光伏能源数据易篡改、易泄漏等问题,保障数据共享交易等新型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支撑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
截至目前,平台已服务企业9106家,入驻数字化服务商300余家,集成3个光伏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资源,形成“小快轻准”应用工具库和“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库,可对外提供创新应用软件100余款,供行业解决方案45个,已接入光伏电站600个,接入光伏设备1029台,累计监测发电总数超130千兆瓦,形成可交易绿豆达240万余份。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重点解决的是互联互通的问题,可以将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很好地格式化、管理起来,实现数据流通、信息交互。在此基础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界共同建设的“星火·链网”,则是利用分布式标识(DID)、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的面向数字空间的新型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数据资产化,以及可信连接和交易的问题,实现数据跨领域、跨行业、跨体系、跨平台的可信连接和互操作,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星火·链网”始终致力于构建全新信任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面向全球服务的可信任的“数字底座”,以助力“两个强国”,支撑数字中国,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为目标,实现新基建的引擎作用。“星火·链网”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建设,坚持“软件自主研发+适配自主品牌硬件设备”,针对重点场景上线了一系列公共服务,帮助企业、机构及平台方便快捷地使用“星火·链网”。目前,产业各方基于“星火·链网”公共服务,设计、研发出了一批如星火产融、星火数字文旅、星火司法存证等垂直行业或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技术人员进行光伏板主动标识数据采集载体安装。
产融行业:星火产融构建全新产融协同体系
产业数字金融是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为特定产业提供投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金融业态。
2023年7月,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线了基于“星火·链网”智能安全金融服务网络(ISF)构建的——“星火产融”。星火产融构建了全新产融协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类产业端平台、各类金融端平台以及其他数据服务来源平台,将能够达成多对多的网状协作能力。相比传统模式的“一对一调用”,这个体系实现了基于数字信任的分布式“多对多互通”。
星火产融具备五大服务能力,并广泛应用于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服务、数据要素驱动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追溯、跨境贸易及融资服务等场景。目前,星火产融生态较具规模,已有产融科技类生态伙伴50余家,全网资产总额现已突破10000亿元,实现了产融连接、服务聚合,正在成为产融基础设施新业态。
太行山八泉峡区块链数字门票。
文旅行业:星火数字文旅打造数字文旅新体验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文旅体验带来进一步升级。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迎来了一场文旅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碰撞。
借助“星火·链网”和AR、VR等技术,八泉峡景区率先用上了“星火数字文旅”,实现了数字门票系统的全面革新,每一位游客都经过“星火·链网”数字身份服务(BID)认证,不仅赋予了游客独一无二且安全可靠的数字身份凭证,而且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了票务流转的透明度与不可篡改性。
不仅如此,八泉峡景区还推出了具有收藏价值的数字明信片,每一张记录着八泉峡独特景观和文化故事的数字明信片,均在基于“星火·链网”数字原生资产服务(DNA)网络开发的“壶关数字资产文化平台”上,完成上链、确权与发行,确保了其版权保护和交易安全性。游客不仅可以在线收藏,还可以轻松分享给亲朋好友,从而拓宽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社交传播途径。
星火数字文旅在八泉峡的应用实践,不仅成功助力文旅行业迈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更为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标志着中国文旅产业正以前沿科技为引领,向着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
此外,在2024年春节期间,“2024央博龙年新春云庙会”通过星火数字文旅,将16个省市78家文旅景区集纳的208万张数字门票通过“星火·链网”完成上链、铸造,成为数字藏品,推动地方文旅和非遗民俗文化的传播。